許厝分校遷校爭議並未因開學而止歇,針對媒體報導國健署在專家會議中中斷學者發言,國健署昨(14)日投書媒體反駁(),文中詳列與會學者發言次數與時間長;針對外界質疑報告不嚴謹,該署也在投書中回應,尿液及空氣採樣檢驗只是追蹤、不是研究,毋須經研究倫理委員會同意;該署同時指出,空氣監測資料比起驗尿有更高證據力,未來將以此(空氣監測)來保護學童健康。橋頭國小許厝分校與六輕煙囪為鄰。 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對此,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、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醫師葉光芃抨擊,國健署日前正是拿其主導的檢測報告,向當地居民說明風險,提供居民跟地方政府作決策參考,因此,該署說不據此作決策,明顯前後矛盾;另外,各界對於環保署的空氣採樣與監測方法仍有疑慮,國健署不應輕易主張空氣監測資料與證據力同義。許厝學童去年9月遷校後,在10至12月間,國健署委託成大教授李俊璋每月1次為學童進行尿液追蹤、環保署每月1次進行學童家中與校內空氣監測,本月7日召開專家會議判讀。由於專家學者對研究倫理、空氣監測方法有疑慮,最終會議結果並無共識。葉光芃指出,六輕石化工業區附近的空氣中除有氯乙烯,還有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一氧化碳、氯化氫、重金屬等物質,環保署署掌握最大監測資源與數據,但在7日專家會議中、會後記者會上,卻只以氯乙烯來談風險,已是行政怠惰;此外,即使汙染物未超標,也不代表對於人體沒有危害,但國健署竟未細談細究,僅多次跳針強調空氣監測資料較具證據力,「要信國健署自己信,人民不信」。關於監測方式,台大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表示,就像癌症不會是吃一次烤肉就罹病、是長期反覆接觸致癌物質所致,空氣中的有毒物質也會經由反覆暴露而累積在人體內。由於空氣24小時都有變化,因此環保署的空氣檢測不應根據單次採樣,就斷定劑量高低或有無,而須長期、持續監測,並且須研究人體到底接觸多少劑量、是否會因此罹病。「我們不應用健康代價去賺我們的產業,政府更不應讓孩子莫名其妙去冒安全風險。」呂立說,負責任的政府應詳作健康安全評估,可找來與當地沒有利害關係的、客觀的第三方,在國衛院原有的基礎上作更廣泛、更進一步的研究?

057D4AE183C94739
arrow
arrow

    bessieo24p4b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